我的位置:

首页 >> 人民律师网 >> 合同纠纷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发布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

来源:人民律师网整理| 2020-04-30 23:58:00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宋杰) 在第20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4月22日上海普陀法院召开知识产权合同案件审判白皮书(2015-2019年)暨知识产权保护十大案例新闻发布会,总结近五年知识产权合同案件审判情况,并发布相关典型案例。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对近年来审理的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案件进行梳理归纳,分析基本情况及反映出的突出问题,总结相关审判工作经验,并对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的化解提出合理建议,希望为促进区域知识产权交易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近五年来,普陀区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合同案件924件,占全部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9.4%。从收案趋势来看,2015年到2017年案件数量增速平缓,波动不大。随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相关创新举措的不断深化,知识产权交易活动日趋活跃,民事主体依法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相关合同纠纷案件不断涌现,2018年至2019年收案增幅达59.1%(见图一)。

  从案件类型来看,特许经营合同纠纷571件,占61.8%;技术合同纠纷163件,占17.6%;著作权合同纠纷106件,占11.5%;商标权合同纠纷70件,占7.6%;其他纠纷14件,占1.5%(见图二)。

  从结构变化趋势分析,特许经营合同纠纷从2015年占46.9%增至2019年的76.9%,委托创作、合作创作等合同纠纷从占2.3%增至8.1%,反映出区域内餐饮服务及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相关经营风险也逐渐暴露。同时,在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惩罚力度的司法政策影响下,商标权、著作权相关侵权纠纷对合同案件起到一定分流作用 ,相关合同纠纷占比从22.98%降至6.8%(见图三)。

  随着案件数量的增长及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的提升,诉讼标的总额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前三年案件结案标的总额为1.06亿元,近两年增至1.3亿元(见图四)。标的额500万元以上案件18件, 1000万元以上案件6件,单案最高标的额达5,000万元,反映出知识产权交易数量增长的同时,交易体量也在不断扩大。

  从结案方式上看,判决结案189件,占22.5%;调解、撤诉结案628件,占74.7%。案件调撤率逐年增长,从2015年的48.2%上升到2019年的75.27%,上升了近27个百分点(见图五)。同时,普陀区人民法院严格规范审判流程,21%的案件在三个月内审结,平均审理时间从2015年的127.1天降至2019年的92.5天,审理周期明显缩短,诉讼效率稳步提升。

  涉外案件数量快速上升,从前三年的2件增至近两年的11件;主体范围不断扩大,涉及美国、英国、韩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案件类型更加丰富,由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发展到商标许可、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等多个案件类型;涉外因素更加广泛,从单纯的主体涉外扩大至涉案相关权利来源涉外,反映出涉外商事主体在国内知识产权交易的广度不断拓展。

  充分利用高院司法及技术资源,“点对点”破解技术难题。在一起技术转让合同纠纷中,合议庭委托高院“智库”的技术专家,对原始数据、电子图谱在药品研发过程中的作用提出审查意见,有效协助法庭认定违约责任。

  选定专家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辅助法官审查技术争议。在一起技术服务合同纠纷案中,合议庭邀请市计算机协会会员担任陪审员,在审理中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向当事人释明技术事实举证责任,帮助合议庭合理分配举证责任。三是探索律师和技术人员“双委托”应诉模式,提高技术事实查明效率。建议当事人在复杂案件中采用“双委托”应诉模式,由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庭审,阐明技术要点和特征,有力提升审理质量和效率。

  树立充分保护知产权利价值的司法理念,在裁量中主动对标知识产权要素的市场价值。我院主动走访互联网、游戏影视行业协会等专业部门,了解不同业态核心知产要素的市场价值,以提升法官裁量标准的科学性和统一性。此外,注重司法保护的全面性,处理违约方下调违约金的要求时,在遵循“填平原则”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守约方丧失市场先机、错过特殊商业节点等情形,严格掌握下调违约金的尺度,以体现尊重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的裁判导向。

  针对部分案件需要当庭演示、现场勘验、远程开庭的情况,我院运用法庭多媒体设备、勘验室、上海移动微法院APP等智能辅助系统,通过电脑投屏方式展示动态证据,借助截屏、录像等手段,对勘验过程全程留痕,努力实现庭审活动可视化。如在一起技术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中,法庭采用远程勘验方式,逐项演示前台信息点击与后台数据变化的对应关系,并通过技术手段录制相应视频文件,以准确认定技术成果交付情况。此外,对于当事人确有不便不能参与线下开庭的案件,通过上海移动微法院APP组织在线开庭和调解,为当事人提供诉讼便利。

  针对特许经营合同、商标许可合同等诉讼主体集中化维权的特点,普陀区人民法院利用庭前会议、书状先行等方式梳理案件争点,探索类案要素式举证引导的方式。如涉及“北极绒”的系列商标许可合同纠纷中,对于多种许可费结算方式,院方引导当事人按照争议要素逐项举证,并组织对账,在庭前完成交换和确认,案件的平均审理天数较前期缩短一半。

  此外,特许经营合同纠纷中双方观望心态较为明显,普陀区人民法院采取诉前集中调解、合并简化庭审程序、典型案例先行判决等举措,为当事人提供明确、稳定、可预期的案件处理方向,促进矛盾妥善化解。如涉格林豪泰酒店的特许经营合同纠纷,因当事人之间合作期限较长,被特许方几经易手,涉案主体关系链复杂。经耐心细致的情理法疏导,被特许方从前期消极应诉至配合协商,案件调撤率达76.9%,特许方得以盘活资源、排除再行授权障碍,部分案件双方还重新签订合同、继续合作,实现双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普陀区人民法院积极开展第一、二届进博会前期对接、驻会法律咨询等工作,就如何更好地理解、应对相关合同中关于知识产权权利声明、责任豁免等条款,向相关部门提出可行性建议。高度重视审判工作中发现的企业订立合同方面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司法建议,助推企业发展和创新。密切关注新业态知识产权纠纷新方向,并加强研判,如召开涉音频分享平台作品归属及传播法律问题研讨会,就音频网站与内容提供方合同授权项约定不明、泛化解读授权范围等问题,邀请专家学者参与探讨,引导业内企业及时纠正对著作权法律规定的理解偏差。主动前往辖区内M50、天地软件园等文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举办宣讲会、座谈会,发送案例汇编手册,就企业关注的技术转让、产品合作孵化、保密条款等合同要点提供参考建议。

  此外,普陀区人民法院还加大实务调研工作力度,参与完成上海高院《涉进口博览会案件相关法律问题的实证研究》重点课题;开展知识产权合同案件专项调研,形成《涉互联网技术服务合同案件审判探析》调研成果,获评上海高院优秀报批课题,为审判提供理论指导。